佛教认为人死后会进入【中阴身】的境界,渾渾噩噩、迷糊不知死亡的真相。
神识到死后第七天觉醒,回到家中才发觉自己已经死亡。
如此每隔七天觉醒一次,直到七七四十九天后前往投胎转世,家属可以每隔七天为亡者办法事,謂之【做七】。
因此传统的阴阳家认为,【头七】表示先人已经正式【开喪】,可以领受后人的香火拜祭。

《礼记|中庸》里同様记载: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孝之至也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侍奉已经去世的长辈,就如他们在世一样。

传统丧礼中有「做七」的习俗,即每隔七天祭拜往生者,直到七七四十九天。亲人往生后,每一个七对孝眷是相当重要的,而且日期和祭拜要按照一定的仪式进行。


早期社会的传统家族人口众多,因此每次做七时都会由不同身份的孝眷负责。
时至今日,由于家族成员减少,做七的习俗也渐渐简化。孝眷一般都注重头七和尾七(49天),仪式方面也比较简便。

前面说了传统的每个七都会由不同身份的孝眷负责,而这些孝眷是谁呢?

【头七】

头七是亡者去世当天算起,第6天即为头七;一般由儿子办理。以后每七天,即为一个七。

【二七】

「小七」也可以叫媳妇七(一般由媳妇准备且拜祭)

【三七】

「女儿七」(由出嫁女儿准备且拜祭)

【四七】

「侄女七」(由侄女准备且拜祭)

【五七】

「孙子七」(一般由出嫁的孙女准备且拜祭)

【六七】

「媳妇七」(一般由嫁的孙女或曾孙女准备且拜祭)

七七】

「尾七」「满七」;一般由儿子办理所谓有始有终,功德圆满。如果可以;请师傅到骨灰位/福地处祭拜。

【百日】

「百日」指的是親人離世後滿100天,家人會準備酒與飯菜來悼念親人。需要到骨灰位/福地处祭拜;通常会安排师傅到场。

【对年】

先人往生「滿一週年」時,往生者之子女及已出嫁的女兒皆要返回來供奉牲禮祭拜,也有延請师傅誦經作法事的,稱為「作對年」

一般孝眷在长辈往生需要一段时间走出悲伤,而「祭之以礼」有着安抚孝眷的功能,让孝眷「事死如事生」。

从频繁的祭祀(做七),再减少祭祀的次数(百日、对年、三年),慢慢地让孝眷接受长辈已逝的事实,并坦然面对生活。

拜「七」的流程:

  • 一般時間:早上11AM之前祭拜
  • 把桌子摆在灵前,摆上祭品
  • 三支中香,一對蠟燭,插在香爐。家属晚辈小香各一或三支祭拜。等蠟燭燒完時就可以化金銀、衣箱等。

【做七】所需的祭品

白斩鸡 / 烧鸡

烧肉

鱿鱼(代替鱼)|1片

罗汉斋|3碗

白饭|3碗

苹果|5粒
橙|5粒
梨|5
发糕|8颗
豆沙包|8颗

往生者喜爱的食物如:肯德基
中国茶:3杯
白酒:3杯
啤酒|如往生者,生前爱喝

咖啡如往生者,生前爱喝

小红杯 / 纸杯|通常用来装茶、酒各3杯

筷子 / 汤匙|3双筷子,3个汤匙
清明节香烛

Cart

Cart is empty.